思慕书斋 > 修真小说 > 不同修真故事 > 第九十八章 他们
李石明也知道这话说不说意义不大,对方要弄死自己有一万种方法,老天爷诛不诛他都没差别。

说罢,起身站立一旁,这些流程之前就已经告知过他。关乎自己小命的事情,没人敢不当一回事!

接下来就是祭文了:祭祀英灵的文章有千百种,从刚刚吾延苦《正气歌》不俗的效果来看,申宝还是选择了稳妥的诗经《无衣》。这毕竟是最适合行伍人的诗词,而且也能让他们明白,他们并不孤单。没有人会忘记他们……

申宝负手而立,对着祭台朗声念道: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首诗经《无衣》确实是流传千年的经典,短短六十个字就把同生共死、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的情怀述说的淋漓尽致。

随着申宝《无衣》的声音,空气中开始幻化出一幕幕海市蜃楼,都是英灵们最后的画面。

一个身高还不到一米四的小孩,正在不停的做着一件事情:把一颗颗子弹卡入桥夹里,等着老兵打光手中汉阳老式步枪子弹的时候把装着五颗子弹的桥夹递过去,方便老兵快速完成续弹工作。

这场战争对于他来说,就是不停的把一颗颗子弹弄进桥夹中——这可能是被抓来的壮丁,也可能是自愿参军报仇的遗孤。在亡国灭种的那场战争里,没有什么应该不应该,更没有什么合适不合适。

只要是男丁都得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忙装子弹、搬弹药箱、装填沙包、包扎救援、甚至最后时刻还要拿起跟自己差不多高的武器去战斗!

他被一块什么东西击穿了脖子,倒在战壕里浑身抽搐着。或许是一颗跳弹,或许是一块其它什么东西,也许他自己都不清楚到底被什么打穿了脖子。跟他合作的老兵想给他包扎,被小孩制止住了。

纱布很贵,小孩的认知里面‘自己不值钱’,不值得浪费纱布。颤颤巍巍着把手里只来得及装了四颗子弹的桥夹递过去,这是他没有完成的工作,他觉得很愧疚。大动脉的快速失血让他只是微微抬起胳膊,甚至没来得及等到老兵接过桥夹就咽气了……

老兵拿起小孩手里装了四颗子弹的桥夹,可能是抱着最后和小孩配合一次杀倭寇的想法,完成续弹之后老兵继续探出脑袋作战。他并不知道,手中这支汉阳老式步枪连膛线都已经快磨平了,就算打出再多的子弹也于事无补——作为两个最基础的步兵,他和小孩的用途就是战争燃料,也没人跟他说过膛线和命中率的关系。

只能听着同袍说着谁谁谁又领到了好枪,谁谁谁弄到了新发下来的米国枪,打得如何如何的精准。羡慕之余他还是得把手里的汉阳造当做祖宗供起来,因为就连这种汉阳老式步枪都不是每人能分得上一把。(小孩分到的是一把卷刃的菜刀)

就算再报怨手里的家伙不好使也没有办法,倭寇又不会等他们分到最新派发下来的武器再进攻。还没等他打光汉阳造里的最后一颗子弹,老兵就被一颗子弹从眉心穿了进去,他作为这场战争的使命也终结了。直到阵亡,他用桥夹续弹三次,合计打出十三发子弹,命中率——零。

他可以幻化出更英勇的自己:用十三发子弹消灭了十三个倭寇,或者改成三十个、甚至三百个倭寇——但这是在侮辱他,也在侮辱身边同袍。如果他们真的所向披靡战无不胜,躺在这里的应该是倭寇尸骸,而不是他们。

那是一场不对等的战争,当新明国学生笑谈波兰骑兵去冲击日耳曼闪电战坦克的时候,其实这片土地上的先烈们也是差不多的情况,他们甚至连马匹都没有。

想象一下:没有反坦克武器的非嫡系部队,面对装甲部队的时候有多么的绝望?

只能抱着砟药包拿命去填,而且绝大多数时候连同归于尽都是奢望——倭寇的坦克与步兵协同作战,可是跟日耳曼拜师苦修过。根本不像电视里演的那样,坦克傻呵呵的冲在最前面,后面的步兵面带笑意的看着它被人炸掉。

东瀛倭寇因为国内资源匮乏,对武器的爱惜程度是其它国家理解不了的。尤其是坦克这种重型装甲,根本不惜拿命去保护。华夏将士就算想拿命去换,也要倭寇答应才行……

想象一下:拿着老爷枪的非明靖王嫡系部队,和端着三八大盖的倭寇打阵地战是什么场景?

对方二三百米的射击精度,他们一百米出头就直打飘。

单从数据上看的话,汉阳造八八式步枪和倭寇三八大盖确实差距不算特别大。可是别忘了,武器不只是一堆百科上面的死数据而已——新旧程度、保养如何、操作者受训练程度都会影响最后的实战效果。大多数二线部队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与实弹训练,不会测距的士兵连校正的表尺都使用不了……

大伙都觉得‘突突突’的捷克式机枪手电视上看着贼过瘾,可谁又知道他们几乎都是第一时间被干掉的呢?老兵最不愿意碰的就是压制型火力,甚至连靠近火力点都不愿意,因为他们是最招倭寇炮弹的一类人!

倭寇早期部队的炮兵,全是正儿八经去陆军学院受过专业训练的士兵,炮击精度高到吓人——尤其是配备到大队的九二式步兵炮和小队的九七式迫击炮,当年让多少部队吃够了苦头。随着早期最精锐的倭寇逐渐被消耗干净,情况才有所好转。

一个又一个的倭寇抱着武器,匍匐着想要到达手中武器够得着的地方,可是只能不断的倒在前行的路上。

若非四面都被围死,恐怕他们早就溃散了。到了豫中会战时期,倭寇的作战方针已经从占领资源变成了歼灭有生力量,根本就不玩什么围三阙一的把戏了。

作为一支由不同部队溃兵组成的临时部队,没有像样的重火力,就连最基本的轻武器弹药都相当匮乏。你说该怎么打?打开作弊器输密码?还是招来天兵天将、漫天神雷?

或者进入武侠模式,施展梯云纵、草上飞迅速贴近倭寇。然后拿手撕的用手撕、使弓箭的拿箭射、扔飞刀的扔飞刀、化骨绵掌、冰魄银针、包子雷、加特林全给招呼上去……

可惜他们当年没有看过后人拍摄的抗倭神剧,只能拿血肉之躯去拼。最后造成的伤亡还是打扫战场之时,几个装死老兵用手雷换来的几条伪军狗命。倭寇不傻,伪军拿去打仗就是糟蹋弹药,打扫战场去顶雷还是挺不错的。

申宝闭上了眼睛,让眼窝里的泪水没那么明显。

作为经常逛军事论坛对热武器有所了解的宅男,他知道这绝对会是一场苦战,可也没想到会苦成这样!说好听点这是在打仗,说难听点就是在被屠杀——无论是火力、精度、射程都不在一个层面上。更别说这支由溃兵组成的队伍,面对倭寇坦克时候的绝望。

多愁善感的洛神妹子更是嚎啕大哭。

没有任何新明国导演会把战争拍成这样,因为那会是激怒所有观众的作死!说不定哪天走在大街上,就被某个热血青年一板砖给作掉了。

观众能接受的‘最真实’底线,大约就是二比一左右了。尽管谁都知道那是经过美化的战损比,可是谁愿意回想起真正的数据呢?(也有二比一的战例,拿大量精锐围歼小股倭寇那种情况,不多)

花媚娘转过身子不忍再看。

当小孩制止老兵用纱布的时候,她就看不下去了。一个少年得被逼到什么份上,才会拿生命和纱布产生对比?

小孩对战争的认知,或许只有把子弹放进桥夹,然后老兵伸手的时候赶紧递过去。物资匮乏的他们甚至要两个士兵共用一把武器,一个桥夹。如果卷刃的菜刀也算做近战武器的话,那就是两把了。

吾延苦攥紧了拳头。

若是他出身在那个年代,也会和前辈们一起下山作战。抗倭年代和尚、道士、尼姑也有很多参与了战争,或是直接杀敌或是情报支援等等。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改朝换代,寻常朝代更迭修行中人还能置身事外,大不了事后在施展手段忽悠新君主罢了。

二战岁月的东瀛可是有着相当完善的文明体系,不是说谁去施展几手神通忽悠几下,就会容许他们继续存在的。等到华夏连文明都给断了传承,那些佛陀、神仙都没了信仰根基,等着想给鬼子捧臭脚丫,都说不转叽里呱啦的鬼子话!

李石明这次是自发的跪在地上磕头。

和之前是为了苟活不同,这次他是真心实意给坑里的英灵们磕头。

面对着不在一个层面上的战斗,他们能拼尽全力就已经值得敬佩。

这不是两边在玩猜拳喝酒过家家,输的一方是要付出生命啊!倭寇到了豫中会战时期,已经不屑招降纳叛了,伪军除了浪费粮食确实没什么实际意义。大规模会战还有可能把降兵抓去干体力活累死掉,这种小战场基本都是全部杀光没商量。

也正为此,到了中后期双方基本全是死磕到底,反正都知道被俘虏之后只会更加生不如死。国际公约在那个年代只是个笑话,只有闹着玩的时候才拿国际公约说事儿,平时谁有功夫看那些啊。就连一直嚷嚷这些的米军,乱来的时候还少了么?

刘品胜跪在李石明身后的位置,也是恭敬的磕着头。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